第18章禾下乘凉梦
苏烨的弹幕在天幕上密密麻麻的“袁爷爷一路走好”中泛着淡淡金光,尤为显眼。
各朝古人纷纷瞪大了眼睛。
农神?!
这袁姓后人去世不假。
必定不是神仙。
又是做了何事方可比肩神明?
他们都不由得生出浓浓的好奇,纷纷瞪大了眼睛期待着后续。
苏烨看到评论区自动关联了“禾下乘凉梦”的搜索。
点击播放第一条。
随着袁爷爷在一次采访中的一段振聋发聩的发言,视频正式播放。
朱元璋对天幕袁爷爷这句话狠狠共情了。
眼角忍不住泛酸,不禁喃喃道:
“是啊。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早年他的家人相继饿死,他想着去当个和尚混口饭吃,庙里也破产了,就此踏上了乞讨之路。
他太懂吃不饱饭的痛苦。
也见过太多饿死的人。
因此做皇帝之后,他格外节俭,也分外注重农事,甚至每年都要亲自耕种。
想起刚刚看到的饱满稻穗,这就是后人种出的“杂交水稻”吧。
方才天幕画面中的300多粒水稻是真的!
朱元璋眼眸瞬间发光,愈加期待起来。
李世民紧咬嘴唇,试图阻止泪水滑落。
“我大唐的后人先经战乱,再经饥荒。”
“哎......”
百官都沉默了,连魏征都罕见的没喷了。
“陛下,天灾人祸,即是如此。”
“后世华夏,陛下鞭长莫及。”
“陛下只需竭尽自己所能,不负贞观百姓即可。”
李世民缓缓点头。
道理他都懂,他只是看到百姓吃树皮、吃观音土的画面难受想哭罢了。
他忧心现在的大旱会不会也让大唐变成这样饿殍遍野的画面。
对于天灾,他涌起深深的无力感。
汉武帝一脸动容。
粮食对于帝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没有天灾和战乱,每个皇帝都会想方设法的广积粮食,兴建粮仓。
就是为了防止荒年出现,百姓饿着肚子,甚至爆发起义。
他忍不住直叹气。
华夏后人想必是没有存粮了。
作为一个帝王,最是见不得百姓受苦。
百姓家家有余粮,生活富足。这是每一位帝王一生的愿景!
这个袁姓后人不是帝王,却是悲天悯人,于乱世中立下宏愿!
如果这个袁姓后人如果真的能改进水稻的育种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这将能拯救多少人!
是大功德之人!
袁姓后人绝对是能封神立庙的存在!
“来人,传画师为其画像。”
“太史令,记录其生平。”
“大司农,候在一旁,等待水稻杂交之法。”
“如若他真能做到他所愿之事。”
“朕愿在大汉立农神庙!”
汉武帝的声音振聋发聩,响彻朝堂。
了解农事的帝王此刻都是肃然起敬。
各地的水稻抽穗开花时间不太一致,但几乎都是夏季。
而授粉时间全是在最为炎热的中午。
袁老顶着烈日在稻田中穿梭,不辞辛苦一株一株查看了十四万株稻穗,才筛查到一株。
这何其不易!又是何其坚毅!
怎会不让人心生佩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