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月亮上没有嫦娥,神话欺我!
“《史记》?”
“我写的?”
司马迁此时正在汨罗江边凭吊屈原。
他的父亲司马谈在长安任太史令一职。
父亲让他遍访大汉河山,搜集遗闻古事,网罗轶失旧闻。
于是他自二十岁开始,便开始游历天下。
“这个书名听上去是对历史的记录?”
“父亲常说我司马家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导致史书丢散、记载中断。”
“作为太史令是一定要评论记载,国家的历史文献绝不能中断。”
“父亲一直在编写这些历史的论著。”
“看来日后是我继承父亲遗志,完成编纂了。”
“《史记》,这个名字不错!”
“以后就叫这个名了!”
此时。
他还根本没意识到。
他编纂的史书在日后会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和屈原,仿佛在冥冥中联系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
刘彻看着一脸激动的司马谈一脸好奇。
“太史令?你为何如此激动?”
“你也姓司马,莫非......”
司马谈听见后连忙答道:
“陛下,司马迁乃犬子!”
“他此时正在游历天下!”
刘彻顿时眉开眼笑。
“游历好!”
“搜集旧事,倾听民声,才好著书啊!”
“待其游历归来,便任郎中。”
虽然刘彻还不知道《史记》在后世的价值。
但此等“国之重器”的取名出自于司马迁的书。
此人必定大才之人!
他势必要重用啊!
天幕播放着一些月球上的影像。
各朝古人啧啧称奇,开始议论纷纷。
“月球就是月亮吧!”
“月亮竟然也是一个球!”
“这球怎么还坑坑洼洼的。”
“月亮上有嫦娥吗?是不是真如神话中一样美貌?”
“嫦娥?没看到啊!玉兔、吴刚、桂花树一个没有啊!”
“神话欺我啊!”
他们感觉自己的认知都被刷新了一遍。
毕竟都是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的。
“北斗”星,因七星曲折如斗,故因此得名。
古代人通过观察北斗的运行规律,发现北斗星有辨认方位、测算时间的功能。
甚至于还能指示四季变化。
春季斗柄东指;夏季斗柄南指;秋季斗柄西指;冬季斗柄北指。
虽然各朝古人不太懂导航、定位为何意。
但一听“北斗”两个字。
他们或多或少也猜出了它的作用。
刘彻此时微微点头。
““北斗”应该是华夏后世人引路之物。”
“此名倒是贴合。”
“若我大汉有此物,岂不是将士们出征匈奴再也不会迷路?”
“李斯,快!”
“派人将《墨经》呈上,朕要翻阅一番!”
“即日起,大力寻找墨家后人!”
嬴政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
看了华夏这么多的“国之重器”。
他明白华夏后世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皆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他大秦还处于农耕时期。
打仗也使用的都是冷兵器。
一点科学技术的影子都看不到。
而现在天幕告诉他,其实科学早就有了,就记录在《墨经》之中。
这如何不令他激动!
即使《墨经》中的科学造不出华夏后世的“国之重器”。
但他大秦也算是摸到了科学的门槛。
待他寻到墨家后人,鼓励他们进行研究。
总会摸索出符合大秦现状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