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李世民:法兰西版的我?
李世民的大臣们,尤其是秦王府的旧臣,此时都会心一笑。
二十八岁的年轻将领,年少成名,军功起家。
这不是法兰西版的自家皇帝吗!
只不过他们皇帝二十七岁时果断发起了玄武门之变,登基为王了。
拿破仑,还是差点意思!
洪武年间。
燕王朱棣看着拿破仑的际遇只觉得有点感同身受。
他本是镇守一方的燕王,突然出现的天幕却透露他未来做了皇帝。
他此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北伐,对争权夺利丝毫不感兴趣。
他也太懂大哥朱标在父亲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若是他身处权力中心,不知道会惹得父亲怎样的猜忌。
此番回京,他主动请命出海攻打倭寇就是最好的选择。
天幕播放了这场战争的影视剪辑画面。
拿破仑与一众参谋来到前沿,细致地勘察了敌阵与地形。
他们迅速洞察了马穆鲁克军的破绽:骑兵军团队列松散,步兵军团混乱不堪,土垒非常简易;火炮位置还是固定死的。
观察完毕,拿破仑果断地对各师团下达了详细的作战指令。
每个师团迅速组成一个方阵,五个方阵一字排开,面对着敌军,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方阵内,刺刀林立,寒光逼人。方阵的四角,均设有火炮。
随着马穆鲁克骑兵发起进攻,法军指挥官开始有条不紊地下达各种命令。
方阵中的士兵第一排卧倒在地,第二排士兵蹲下,第三排士兵保持直立。
他们举枪瞄准,后面的士兵则迅速向前传递装满弹药的步枪,确保火力不断。
在各方阵前排的豁口处,乌黑的炮口突然伸出,这是法军的小型机动野战炮。
在这密集而精准的攻击下,马穆鲁克军溃不成军。
各朝皇帝都看的很是认真。
尤其是朱棣。
大明的火器与法军的火器差距不是很大。
拿破仑善用地形和敌军弱点作战,还组建了这样坚不可摧的方阵进行攻击,还是很是值得借鉴的。
各朝皇帝纷纷叹息。
没有援军,没有后勤保障,没有弹药补充。
即使拿破仑是个军事天才,也不可能在这种逆境下翻盘。
这样下去,撤军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