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西门庆和武大郎、潘金莲的那点事
李世民突然心中涌起一丝感慨。
他在执法时铁面无私,但在定刑时慎之又慎。
如今贞观三年,死刑犯的数量寥寥无几。
他更是有一个念头,待大唐法治更为完善之时,便让那些死刑犯回家准备后事,待处斩之日再归。
他深知,法理之中,亦需融入人情之暖。
“所以律法,需要从一般人的角度出发,不能按死理照本宣科。”
“同理,作为皇帝治理国家,也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亦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听见李世民的话,堂下群臣齐声道:
“陛下圣明。”
而魏征此时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就在不久前,李世民和他讨论治国之道。
李世民问他,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失去民心。
李世民又问:那么,百姓和皇帝应当是甚么关系?
他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很是欣慰,因为皇帝是一位能够虚心纳谏的明君。
而他,将不负众望,成为大唐第一喷子。
嬴政对罗老师的观点深表赞同。
不踩这个歹徒,难道让歹徒爬上来继续实施犯罪吗?
不得不说,这位罗老师的共情能力堪称极佳。
片刻之后,嬴政又陷入了沉思。
大秦律中的条文极为严苛。
但法律本身应是灵活的,而非僵化的文字。
如果在执法过程中,只知机械地套用条文,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岂非舍本逐末?
若法律中能融入更多的人性关怀,那必将成为其闪光点。
若只拘泥于条文,难免会有人利用法律漏洞为非作歹。
那样的法律,反而可能成为犯罪的帮凶。
嬴政眼中流露出一抹深意。
看了这么多华夏后世的视频之后,他逐渐领悟。
法律的目的不仅仅是维护王朝的稳定,更需要维护百姓的利益。
各朝古人一阵哗然。
眼见妻子和他人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密,自己头上绿油油,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怒火!
这简直是忍无可忍之事!
如果他们是武大郎,想必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给西门庆和潘金莲一人一个大比兜。
这位同学的惊人言论,简直让各朝古人瞠目结舌,内心深感震撼。
要知道,多数古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礼义廉耻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骨子里。
正常男人看到妻子与他们的亲密行为都会勃然大怒吧。
更何况,西门庆并非愚蠢之人,他怎么可能主动给武大郎买手机呢?
而且三个人一起手牵手,那像什么话!
这样的言论简直荒谬至极!
天幕上,一幅画面浮现而出,只见身材矮小的武大郎奋力跃起,试图攻击西门庆。
各朝古人看着这个画面,嘴角不禁抽动。
这武大郎这么矮,即便是跳起来,也难以触及西门庆。
西门庆都不需要防卫啊!
而且这西门庆简直是欺人太甚,不仅公然勾引别人妻子,还毫无顾忌的大放厥词。
这武大郎,实惨!
洪武年间。
朱元璋有些发懵。
怎么一个很简单的案子,还整出来这么多弯弯绕绕。
若是要他判这个案子,直接就将西门庆和潘金莲都罚了。
奸夫淫妇,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于是,他疑惑发问:
“怎么罗老师不提潘金莲的处罚,她是没有过错吗?”
朱标思考一阵之后说道:
“后世女子地位提高,潘金莲并没有伤人,所以可能只能从道德层面谴责她。”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抛开潘金莲不谈。”
“案件的实际情况往往错综复杂,永远不可能按照律法上的明文规定来发生。”
“所以在审判案件时,咱们要瞻前顾后,要全面考虑,还要站在百姓的角度出发。”
“这样的判决才会公平公正。”
马皇后听见这番话之后,也补充道:
“所以说,律法无情,人有情。”
朱元璋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明白马皇后的意思。
马皇后总觉得他杀戮太重,毕竟洪武几大案牵连太多太广。
而且马皇后知道自己和标儿会病逝之后,也总担心没人管的住他。
当然,随着天幕现世,他有些思想已经在慢慢发生转变,只是没那么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