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莫老实杀人,县令的脑补
各朝古人纷纷蹙起了眉头。
这张百万竟然编造出女儿诈尸这样的荒诞证词!
原本,他的证词只是关于两位财主之间的纠纷。
但这次他居然更改了证词,牵扯到了一桩命案,而那凤冠霞帔如今更是作为了关键的证物。
张百万的证词前后矛盾,反复无常,这其中必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凤冠霞帔已经找回,张百万又为何说自己女儿诈尸?
而且女儿诈尸跑了,半道还会打晕和尚并换了装束?
这样的理由,实在太过离奇,县令应当不会轻信才对!
各朝古人纷纷鄙夷起这位杨县令来。
张百万那荒诞不经的证词,杨县令竟然轻易相信,甚至还自己编造了一个故事来自圆其说。
可怜的莫老实,就这样莫名其妙成了凶手。
宋慈的眉头深深地拧在了一起。
“真是荒谬!”
先前,宋慈还认为后世办案能从尸体上先寻线索,做的很是不错。
然而此刻,他对杨县令的推断深感失望。
堂堂县令,竟然轻信“诈尸”这种无稽之谈,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莫老实这样的老汉,怎么可能有能力杀害一个常年在外游走且身强力壮的和尚?
更何况,杀人者又怎会愚蠢到将自己的衣物套在尸体之上?
这是生怕别人查不到自己身上吗?
而且本案依旧疑点重重。
有谁真正见过杨百万的女儿“诈尸”逃跑?
莫老实又使用的何凶器将和尚一击毙命?凶器是否已经被找到?
人证、物证都缺少,,仅凭杨县令的一己推论,就要草草结案吗?!
更何况,莫老实一见衙役就害怕,若是真的遇到“诈尸”,恐怕早就吓得不知所措了,怎么可能还能冷静地杀害两人并处理尸体?
这种县令断案,真是不看也罢。
宋慈摇了摇头,继续看自己的卷宗。
天幕中可怜的老人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不停的喊着冤枉。
然而,板子并未因此停下,反而更加无情地落在他的身上。
老人的呼喊声渐渐微弱,最终只能愤恨的喊出两个字,我招!
各朝古人目睹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无力。
他们深知,从古至今,屈打成招的悲剧时有发生,而像他们这样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公发生,却毫无办法。
他们只能暗自祈祷,不要碰到像杨县令这样屈打成招的官员。
此时,包拯的脸色骤变,他发出一声冷哼。
“什么包青天转世,可别折辱我了。”
“我包拯断案,向来以事实为依据,也有律法可依,绝不会草率定罪,更不会屈打成招!”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一股清流,在浑浊的世间中荡漾开来。
各朝古人对杨县令的行为深感不齿。
明明知道“诈尸”之说荒谬至极,却仍以此为由给莫老实定罪。
然而,在最终提交的卷宗中,杨县令还刻意回避了“诈尸”这一荒谬的理由。
这无疑是杨县令想快速结案,提高政绩。
各朝古人无不同情莫老实的遭遇,而奇案还有意外。
那莫老实,还会被处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