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天竺的种姓制度震惊古人
天幕上给出了“八发现八报告”的具体内容。
“这个办法好!”
“我大唐也可以效仿,整理出贞观版“几发现几报告”,再由各地官府给民间百姓培训。”
“而且,朝阳群众的实战经验也同样适合大唐。”
“若是有人贱卖财物,除了自身家庭困难需要周转,极有可能是偷盗之辈。”
“若是一个两口之家,用水用木柴量异常惊人,那极有可能其家中窝藏了见不得光的人。”
李世民连连称赞。
如今还是天下大旱,流民的情况由于马粪政策的实施好了许多。
但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混入流民之中。
裴匪舒在前些日子就抓住了混在流民之中的突厥人。
所以,这个百姓培训的办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将百姓的眼睛培训得雪亮,那些探子将无所遁形!
长此以往,大唐的治安便能改善很多。
他希望在他的治下,贞观年间的长安城,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永乐年间。
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将百姓调动起来共同打击违法乱纪之人。
百姓的力量,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深不可测。
在大部分封建帝王的心中,民间组织是不能与官方势力相比的。
但是自从看过这么多关于人民的视频,许多有着宏图大志的帝王心中已经开始慢慢发生转变。
在历朝历代,与朱棣有着同样心思的帝王也不在少数。
此时,弹幕弹出。
“作为朝阳人表示:我们确实很能打听事。之前小区里有吵架的,我穿个拖鞋就下去了。”
“华夏各个地区都需要多多的朝阳群众。”
“不愧是民间治安组织。”
“因为这里大部分老人都是以前从事一些重点工作的,对国家拥护能力强,业务能力也很高。”
“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丰台劝导队,海淀网友。”
各朝古人无不感叹。
他们在农闲之际,也会聚在一起聊聊话。
聊天的内容经常都是,谁家的鸡丢了,谁家收成不好,住村头的寡妇家里好像出现男人了等等。
诗词歌赋他们不懂,达官贵人的轶事他们也不敢妄议。
于是他们仅仅只是聊些家常,也根本没想到交换侦察信息这回事上。
正在他们感叹之际,新的视频开始播放。
各朝古人无不震惊。
他们所处的朝代,社会各群体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
门阀贵族和平民百姓,士农工商等等各个阶层之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鸿沟。
然而,这种等级划分并不像天竺那样严格,将人划分为几个固定的种姓等级,且各等级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界限。
洪武年间。
朱元璋发出一声冷笑。
这天竺不是跟元朝一样吗!
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对百姓进行分化,即不同民族,或依据被征服的时间不同,人为制造等级。
他们将人划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蒙古人,第二等级是色目人,第三等级是北方汉人。
第四等级是南人,指的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民。
各个等级的人都有不同的地位和权利规定,其中蒙古人享有最多的特权,而南人的地位最低,常常被剥夺基本权利。
这种不公正的民族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导致民间一直起义不断。
元朝对汉人、南人重重压迫和歧视,就是灭国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