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五阶层,不可接触者
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他难以理解,为何处于社会最顶端的,竟是僧侣与贵族。
而统治一个国家的皇帝,仅仅只是位列第二阶层。
在他的观念中,皇权就该是至高无上,绝不容许其他势力凌驾于自己之上。
对于这种种姓制度,他内心充满了不认同。
和嬴政有着一样想法的皇帝不在少数。
而唐朝末年的黄巢对此则是不屑一顾。
什么乱七八糟的种姓制度,什么三六九等。
他出身于富有的盐商之家,五岁便能作诗,但在那些门阀贵族眼中,仍然是贱民一个。
几次科举,都名落孙山。
最后一次科举时,他气愤难耐,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长安。
几年之后,他真的带兵进入长安城。
他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开杀戒。
宗室侯王,屠之无类。
屠刀之下,皆是亡魂。
自诩高人一等的门阀又怎么样,不都是被他杀光了吗!
思及此处,黄巢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各朝古人大感震惊。
第四阶层已经够低贱了,没想到竟然还存在着连名字都不配拥有的第五阶层!
而且第五阶层的人,似乎很是认同了自己的地位。
从出生起,就被灌输自己低人一等的思想,等到年迈,再给自己的子女灌输这种思想。
难道一时卑微,就要一生卑微,甚至是生生世世卑微吗?
各朝古人中也不乏有着一些贱籍的奴仆。
若是他们遇到善心的主人,绝大多数人还是能赎回自己的卖身契,脱离贱籍变成良民。
所以,对于这种思想,他们真的无法理解。
若是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只能为奴为仆,他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希望。
各朝古人看到番形容,只觉得第五阶层的人当真是无可救药。
他们这已经算是自轻自贱了,丝毫不值得同情。
而且,同为贱民阶层,丝毫不团结,竟然因为职业互相歧视。
真是离了大谱!
他们怕是没有听过华夏的一句老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嬴政一种嘲讽。
这个种姓制度竟然是外族人弄出来的。
而且还存在了三千年,简直是离谱至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灭掉六国之后,六国百姓皆是秦朝子民,全部一视同仁。
只是一些总是要闹着要复国的六国余孽,他会给一些威慑罢了。
只能说,雅利安人,格局太小了。
绝大多数皇帝对种姓制度都一阵鄙夷,唯有清朝前期的皇帝心思浮动。
弹幕弹出。
“我记得佛教不是说人人平等。这可是佛教发源地。”
“冷知识:佛祖释迦牟尼是刹帝利。”
“华夏的古教,我只认道教。”
“种姓制度,既是天竺人的悲哀,又是他们向上攀登的动力。”
“大多数普通天竺人,都会努力学习,利用出国的机会,移民国外。”
李世民看完整个视频只觉得有些诧异。
天竺大量的贱民都不能读书识字。
而普通阶层的天竺人,移居国外,已经不会再回国。
第一、第二阶层的人只是少数。
那天竺这个国家是如何经济排名世界第五的?
还没等李世民想清楚原因,下一个视频就开始播放起来。